永續時尚:丹寧回收再造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人們對外在形象的重視,時尚產業一直以來都是歷久不衰且強大的產業鏈。在這個龐大又歷史悠久的產業當中,殊不知每個生產環節其實都正在造成我們居住環境的負擔及傷害。

眾所皆知,時尚產業造成的成衣浪費已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環境污染主因之一。

時尚產業的三大痛點

〈成衣過度生產〉

自快時尚品牌崛起後,成衣市場就開始出現過度生產的現象。據統計,2014年起全球每年生產將近一億多件衣服,在智利的阿塔卡瑪沙漠地區,每一年要承受來自世界各地被丟棄的舊衣,大約是五萬九千多噸,形成一座令人歎為觀止的衣服山,這在乾燥沙漠地區堆積形成的衣服山已造成環境嚴重負擔。

時尚產業也是水資源消耗第二大的行業,且碳排放量占全球10%,是僅次於石油產業的碳排大戶。

〈精品銷毀商品〉

精品市場有個未公開的秘密。有些高端精品為了維持品牌定位以及價格,每個季度寧可銷毀當季未銷售完的商品,也不會把這些商品流通到暢貨中心或者捐到其他開發國家。例如:法國每年丟棄或銷毀約228億台幣的全新商品、Burberry每年銷毀約11億台幣的精品。這些為維持品牌形象和價值而銷毀掉的商品,在無形中造成環境無謂的傷害。

〈庫存布料〉

在臺灣,每一年約有一萬噸的庫存布,以聚酯布為例,每公斤大約會產生8公斤左右的碳排放量,這些庫存布料所產生的巨量二氧化碳,對環境造成的負擔是我們刻不容緩急需解決的問題。

 

如何永續?

除了控制碳排量、解決過度生產的問題,達到減少浪費和污染,要達到時尚永續,還可以從幾個面向去執行,包括了支援生物多樣性、不使用動物皮草、確保生產環境安全以及支付勞工合理工資…等。

新冠疫情發生之前,在很多產業「永續」只是口號,時尚產業也不例外,但是新冠疫情之後,全世界對「永續」有了共識,並且積極的提出可執行方案。

以時尚產業來說,在2019年的G7會議上,開雲集團的CEO宣佈「時尚協議」(Fashion Pact),這個協定的目標是要在2050年達到零碳排放,簽署協定的成員從高端精品到一般運動及平價品牌,將近250個品牌參與支持。

而全球最大的精品集團LVMH集團及其旗下品牌,雖然沒有簽署時尚協議,但集團仍然推動永續相關的計畫,2020年與法國專門做回收時裝材料的新創公司weturn,共同合作執行「LIFE360」的計畫。這個計畫主要分為社會責任及環境責任兩大塊,尤其環境責任為近年企業在積極進行的區塊。另外,Louis Vuitton品牌也成立布料平臺Nona Source,將品牌的庫存布料以低於批發價的七成開放給有需求的一般消費者購買。

 

未來時尚永續發展重點

除了國際品牌推動的「時尚協議」、「LIFE360」之外,還有一些時尚業正在發展中的永續趨勢,像是衣物可追溯性,就像很多農產品可溯源一樣;落實零皮毛口號,儘量減少動物皮草的使用;還有近年來越來越多品牌推出的環保鞋;另外人造寶石也是一個未來的趨勢;時尚產業中最吸睛盛大的服裝秀雖已行之有年,但也有許多品牌著手改變傳統的發表型態;另外,也有越來越多的永續品牌出現;以上都是永續時尚未來可以發展的重點方向。

因應全球永續的趨勢,在2020年底我們開始在校園裡推動回收牛仔褲,選擇牛仔褲的原因有兩個,首先,牛仔褲是一個跨越年齡的經典單品,從小朋友到年長者,大家至少都會擁有一件牛仔單品,不論是牛仔褲或是上衣、外套等。其次,牛仔褲是高耗水及污染的商品,由棉布製成從棉花種植的過程農藥的使用,到製作完成一條牛仔褲水洗的過程,消耗掉的水資源跟產生的有害物質,對環境造成傷害。

▲校園回收計畫,回收將近800條牛仔褲▲

 

剛開始進行校園回收計畫時,我們回收了將近800條牛仔褲,回收後經過清洗再分類,原本是希望大家可以拿舊換新,讓牛仔褲在校園內迴圈,不要很快的進入舊衣回收箱,但後來發現二手衣交換在臺灣的接受度不高,所以推動遇到困難,因此,我們調整了方向,將回收的牛仔褲進行改造,並在2021年于華山舉辦「永續丹你展」,展出了改造後的男女款服裝。

▲2021年於華山舉辦永續丹你展▲

 

2023年,由於疫情嚴峻,英國品牌Burberry放置在臺灣布廠的布料,因為品牌商決定讓庫存布料留在臺灣,但必須要有妥善的處理方式,因緣際會下布廠找到了學校(德明財經科技大學),跟學校(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簽了MOU,之後便將這批布料捐給學校(德明財經科技大學)使用。於是牛仔褲之外,我們也有了Burberry捐贈的庫存布料。自這個MOU簽訂後,陸續又有了許多臺灣布廠捐贈庫存布料給學校(德明財經科技大學)使用。

▲藉由妥善處理庫存布料,解決庫存布料產生的碳排問題▲

 

陸續收到大量的庫存布料後,我們開始整理並規劃推廣使用,於是成立了甘丹布料平臺,最初的推廣對象是學生和新銳設計師,高中職及大專院校服裝或造型相關科系的同學,有創作及畢展需求時可以免費領取布料;新銳設計師創業初期有打樣布或小量試產需求時也可以免費選取使用,布料平臺不僅可以讓布廠的庫存布料得到處理,同時,也達到了支援臺灣服裝設計產業、時尚永續、減少生產布料生產的目的。

商業運作模式

持續地回收牛仔褲和庫存布,讓我們開始思考如何可以永續地進行這項工作,於是有了甘丹布料平臺和甘丹文創品牌。

除了建置庫存布料的存放及管理方式外,我們也開始進行對外推廣活動,每場活動都會將庫存布料運送到活動現場,結果也意外發現不同的受眾,這些布料的主要客群除了我們當初設定的物件之外,也出現了一般民眾以及一些公益團體,一些團體開始跟我們接觸,共同合作讓庫存布料有了新的用途。

▲成立甘丹布料平臺,達到環境減碳及支持服裝設計產業的雙重目的▲

 

三年前回收牛仔褲製成了服裝,但我們發現仍會有庫存、銷售通路及邊角料的問題,於是師生共同發想集思廣義,決定開發文創商品。經過一年的努力,終於五月底在松山文創園區展出為期三天的「德明甘丹永續丹甯展」,展覽現場的佈置物及商品都是用回收牛仔褲所製成,展出商品從最初的改造服裝、工作服圍裙到文創系列商品,展品十分豐富多元。

▲2024年在松山文創園區展出為期三天的「德明甘丹 永續丹寧展」▲

 

▲「德明甘丹 永續丹寧展」展覽的佈置皆運用牛仔布料▲

 

在商品創作的過程中,我們還衍生了新產品線的可能性,除了文創小物如:筆袋、收納袋、書套、護照套、飲料套外,還可以延伸到家飾品,例如:椅墊、抱枕、衛生紙盒,另外下腳料的部分也可以做手作DIY體驗的活動材料,做到物盡其用。這次展出的作品,還有一個特別的袋包系列是與服裝設計師黃秀瑾合作,黃秀瑾設計師是一位支持永續的實踐者,也是第一位與甘丹合作的設計師,他所設計的十四款作品獨具匠心,兼具美學與實用性,展覽期間獲得很高的詢問度。

▲牛仔布料除服裝外,也可運用在家飾品上。圖為展覽上展出以牛仔布料製成的椅墊。▲

 

▲與服裝設計師黃秀瑾合作的系列包款。▲

 

「德明甘丹」這個品牌,以簡單為初心,致力於丹寧回收再造,為環境創造善的迴圈,為生活美好而設計,最初只是一個想讓我們生活的地球更美好的單純動機而創立,不論是透過回收庫存布或是回收牛仔褲,我們都希望能為下個世代留下一個美好的地球。

目前甘丹是以校園品牌為運作模式,讓大學在學同學參與品牌的營運與推廣活動,希望從教育開始將永續的概念深植在每個人的價值觀,除了支援永續理念與愛好文創商品的一般消費者外,新銳設計師及高中職、大專院校的相關係所,也非常歡迎運用平料平臺,另外,也希望能與企業團體合作共同實踐永續,達到「甘丹」的品牌理念與願景,讓我們生活的地球美好永續。


中華創意產業協會致力於推動文化產業,結合實踐大學創意產業博士班的量能,凝聚博士班學生于各領域的專業,深化文化創意產業的永續多元發展,讓文化得以延續、裂變與創造符合時代潮流的價值。

今年(2024)9月,中華創意產業將與廈門閩南大戲院合作舉辦兩岸青年藝術節,主策展視覺藝術,通過平面與影像藝術開啟文化交流之窗。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