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與感性結合,挖掘潛藏的寶藏──人物專訪:協會會員蔡文潔

「可能是因為這裏對我來說有不一樣的情感,除了在博士班深化自己的專業之外,我也在這個地方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理性與感性的結合

蔡文潔,創意產業博士班畢業生,中華文化創意產業協會會員。現職廈門理工大學文化產業與旅遊學院文化產業系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同時也擔任福建省社會科學基地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研究員、福建青年創業促進會常務理事、喜馬拉雅FM臺灣區合夥人。除此之外,文潔也致力於發掘有潛力的中國藝術家,提供專業的藝術品鑒定。

跳脫以往藝術文化較偏向感性的印象,文潔將經濟管理的專業結合到藝術品推廣的領域,使得她能更具體且有條理的將藝術品的市場價值傳達出來,並且深刻的文化學術涵養也增加了市場可信度。

(銀行私董會藏家推廣活動)

該如何判斷一個藝術家有發展性?

挖掘尚未被市場看見的寶藏藝術家,這樣的能力奠基於深厚的專業與藝術涵養。文潔大方分享,除了藝術家本身的專業能力之外,是否有持續不斷的創作也是很重要的考慮。

「藝術家是否有不同時期的作品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與社會對藝術家灑脫、自由不受拘束的刻板印象不同,一位真正有市場價值的藝術家能否自律勤於創作,對藝術家的伯樂來說才是重要的判斷基準。

(與澳門著名藝術家,”新東方主義”創立者繆鵬飛之女繆予契餐敘)

近年來持續挖掘兩岸的寶藏藝術家,同時也積極發展傳播管道。從2018年始,文潔主導許多與創意產業領域相關的專案與展覽。當中包括:《山海文化旅遊概念性規劃》(2018)、《中國大運河文化帶文化遺產創新創意設計專案策畫》(2018)、《喜馬拉雅FM臺灣地區網路視聽內容平臺策展與運營》(2019)、《廈門美術館──李金仙個展策展專案》(2021)、《以筆墨合天地 吳建峰青綠山水》福州三坊七巷宗陶齋舉個展(2022)、《法國吉美博物館──曾海文個展》(2023)、《陳錦芳博士的新意象派及美哉臺灣系列──國父紀念館展覽》(2023)

(與首屆華人美術金筆獎”終身成就獎”得主、旅美藝術家陳錦芳博士(右二)合影)

今年也在臺灣籌備兩岸藝術家袁金塔與黃銳的聯展。

(與臺灣當代水墨領航人、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袁金塔餐敘)

(應邀參加中國”星星畫派”主創人黃銳,在上海美術館展覽)

保留、傳承與延續

「除了規律創作之外,我們也會看他是否師承哪位老師。代表他的作品裏會多了深刻的文化傳承精神在裏面。」

藝術產業除了帶給這個世界更多美與感動之外,更多的內涵在於它是存在於人類生活中重要的軌跡紀錄,一件意義深遠、價值非凡的藝品不只展現了藝術家本身的思想與世界觀,也保留了當代的社會價值觀與氛圍,為時代寫下紀念。

對於文化藝術領域有著滿腔熱血,文潔非常感念在創意產業博士班獲得的價值,希望透過自己的能力回饋予協會,讓協會能有長遠穩健的發展,進而一步步落實文化創意產業內容。

無論是創意產業博士班抑或是中華創意產業協會,前者培養文創領域的人才,後者則深化產學合作的任務,都是為了要讓文創領域透由扎實的學術底蘊發展更完善的商業模式,讓所有夢想都有被實踐的可能。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