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是近幾年的趨勢話題,引發我一些文化產業和未來的思考:在元宇宙視野下,文化產業有哪些新的業態模式?我們的未來會有怎樣的變化和挑戰?
相對來說,元宇宙目前被大眾當成是泡沫或噱頭炒作,比較不那麼看好,這其實是對元宇宙沒有較明確瞭解導致。但早在80、90年的時候,國外早已開始對元宇宙相關概念有許多的討論和想像。
元宇宙的學者研究有幾位可以參考:經濟學家朱嘉明老師,他簡潔概括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聯網”;另一位是2021年9月最早出版關於談論元宇宙書籍的趙國棟老師;我和楊永忠老師當時發表的文章《走向元宇宙:一種新型數字經濟的機理與邏輯》是從經濟的角度考察元宇宙作為新型數字經濟有哪一些特徵;梅夏英和曹建峰老師提出的“價值互聯網”闡述的是,數字可以自有,也可以賦能和賦權;喻國明教授的論文是中國知網,元宇宙關鍵字搜索下載量第一名的論文,也是目前發表元宇宙論文最多及下載量最多的研究學者;程金華老師則是談到文明治理系統影響整個社會結構的變化。
理解/進入元宇宙的方式?
(一)情境體驗:文學影視作品的情節演譯
文學和影視作品中提及到元宇宙概念的作品象有:科幻小說《雪崩》、電影《駭客帝國》、《頭號玩家》、《失控玩家》等,都用不同的方式進入到元宇宙的話題當中。也是一般人理解元宇宙最容易的入口,和呈現元宇宙概念最大眾的方式。
(二)現實演進:技術發展帶來的具體變革
德勤分析對於元宇宙的定義,將之分為:模擬現實的虛擬世界、創新的虛擬世界、現實世界以及虛實融合超越現實,共四個層面的涵義。
元宇宙即是虛實相互融合的部分。
而我對於元宇宙的認識與定義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框架:
a.技術系統
從90年代的PC互聯網發展到2000年的移動互聯網,再到現在的3D互聯網,元宇宙則在這樣的科技發展背景下被稱作”下一代互聯網”為大家所認識。
在硬體方面,也從最早的PC電腦、筆記型電腦、手機、平板,發展到現在的VR/AR等智能終端設備。
各項電腦軟硬體技術的集合發展也越趨多元與成熟,從底層到前端,像是頗具技術門檻的區塊鏈、NFT等,到可應用在一般大眾都能輕鬆接觸到的社交場景、遊戲等的應用。
來自國內外的許多企業都逐漸在推展軟體與硬體,是作為支撐元宇宙發展很重要的根基。
b.經濟系統
元宇宙之所以會成為話題,主要是因為2021年Roblox這款遊戲在紐交所上市。而Roblox即是第一個將元宇宙概念寫進招股說明書的公司。上市後”元宇宙”即在一夕之間引爆了話題,並在資本圈和菁英圈活躍起來。
在Roblox上市後也成為了元宇宙經濟元年的啟動點,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該體系內流通的遊戲幣不只能在遊戲內使用,還能兌換成現實世界裏的美元貨幣,且這樣的商業模式也被華爾街所認可。
除了Roblox之外,在2021年的9月,位元組跳動也以90億收購國內頭部VR公司Pico;同時在A股市場上,元宇宙概念股暴漲。
而在全球掀起一波討論熱度的,即是Facebook公司的CEO也在2021年宣佈公司改名為Meta,正式宣佈進入元宇宙時代,向大眾展現其對於進軍元宇宙發展的野心。
每一次技術的進展都會帶來一波新的經濟浪潮,從互聯網經濟到移動互聯網經濟,從而帶動了短視頻、電商直播帶貨等等的新經濟型態。
c.新認知框架
元宇宙虛實融合的特性可創生出虛實互動的模式,如利用穿戴式設備去感知虛擬世界,也能作為更好的教育、教學的方式。
虛擬分身的出現也引發人類更多關於自身認知的思考。
人本來就有很多不同的面向,但在資本主義社會氛圍裏,一個人的面向趨向單一化。然而,元宇宙科技的發展,讓人們得以以多種不同的面貌生活在虛擬與現實世界之中,而是否能將自己多面向的人格做更好的整合也是我們需要去深入研究與思考的問題。
事實上,我在這方面也做了一些關於後人類的研究。
元宇宙不只引發了世人科技文明發展的進程,更帶出了更多人類社會的哲學意涵。很早以前,已經有了莊周夢蝶這種物我兩忘的境界概念。
d.新的文明
元宇宙是推動人類文明到更高層次的重要科技進展。利用數位化科技建造智慧化城市系統,改善人們的生活以及提升安全性,如管控交通、應對極端氣候、司法系統治理、經濟監管,溯源金流以及應用在醫療和手術上。
e.深刻變革的關鍵因素
元宇宙不僅是一時的熱度話題,更是在技術、經濟、治理以及人類主體及認知等方面都帶來全新的可思考空間和框架。
偶然與必然:當下困境與未來想像
◆ 新冠疫情為人類提供了線上生活的沉浸場景
新冠疫情為”元宇宙”式的數字生存提供了預演契機。由於疫情,人們不得不採取居家隔離、海關封閉、國際差旅受限,某種程度上加速了人類社會對線上通訊和虛擬數字場景的深度依賴。像是Zoom會議軟體、線上教育、辦公、健身、娛樂等一系列互聯網應用,用戶也得到了暴發式增長。
區塊鏈遊戲賺錢的生存模式也拓寬了我們的生存邊界,通過拓展虛擬空間在元宇宙或者數字空間裏去做生產,無論是在遊戲內發展遊戲內容,或是生產互聯網上的內容,都能從中得到回饋。
◆ 後疫情時代呼喚新的宏大敘事
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裏談到,現代智人的認知發展,意味著人類對自己的認知已經到了一個新的境地。不僅是客觀世界上對於自己身為人類的認知,主觀五感感受上對周遭環境的感知,還有關於”我怎麼去講述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關係”的這樣一個自我虛構故事。這樣的自我其實可能越來越需要我們有意識的去發展,而不是等待被別人給予這個社會的標準。
人類可能因科技的發展失去價值,是對於AI目前一個很大的擔憂。在文明高度發展下的社會,是否只有部分的菁英階層得以生存,也是我們在談論元宇宙時會需要去思考的一些負面影響的部分。
◆ 區塊鏈技術對現有互聯網底層協議的顛覆
發展元宇宙的必然性則是因為區塊鏈技術對原有TCP IP協議的替代。
去中心化的特性作為新的互聯網運行的底層邏輯,但也引發兩極化的反應。有的人相當認可去中心化的模式,可打破壟斷、集權,可以更加自由及靈活;但也有人擔憂,去中心化可能會挑戰國家主權、擾亂社會治安、灰色經濟的隱憂等。
◆ 元宇宙創造商業和價值實現的新模式
目前社會無論是to B還是to C,對於元宇宙的發展都相當期待與興奮,在於我們可以利用它講新的故事,同時可以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元宇宙與我們的生活:一些新的文化產業現象
◆ NFT化的文化產業
NFT自動確權和數字資產的雙重屬性,為當下和未來數字經濟的創造性運營模式和商業模式提供多樣的可能性。
以NFT為核心的文化產業新業態稱為”NFT化的文化產業”。有幾種主要的模式:將原有藝術作品、藝術創作數位化,再鑄造上鏈,生成一件NFT藝術品。如冷軍的《新竹》,即是將原作焚燒後再上鏈生成NFT藝術品;原生的數字藝術作品,通過鑄造上鏈,生成NFT藝術作品。如Beeple創作的《HUMAN ONE》NFT藝術裝置,能通過遠端操控再做變化;以及透過編程直接生成加密藝術作品。
除了藝術品之外,NFT遊戲(區塊鏈遊戲/GameFi)也能通過遊戲操作與金融做結合。許多國家因疫情造成經濟衰退,失業者轉而透過遊戲賺取遊戲幣,再到線上買賣賺取金錢。
也有許多國際品牌運用NFT和實體經濟做結合,讓元宇宙的新商業模式發展出更多元的玩法,也開啟人類更多的想像。
◆ 虛擬數字人
虛擬數字人,是在這個全新的文化產業下的一個品類。它能帶來更多的想像空間,目前已被多方運用,比如冬奧會的主持人、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的接待、新聞主播等,都是虛擬數字人發展前期的嘗試。
元宇宙視野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模式
(一)基於既有文化產業體系的新模式
在既有的文化產業體系裏結合新的平臺模式,創造出更豐富的虛實融合的嘗試。成為不僅是消費產品,而是新價值衍生意義的產業平臺。
文旅產業將在更豐富的虛實維度上進一步融合
歡樂城與西山居文旅合作,把遊戲裏的遊樂園場景還原到線下實體,通過遊戲IP在街區內做美食、服裝等各式各樣的多維互動。
風雅六合團隊則在江西浮梁滄溪村,推出開放式真人實景國風沙盒遊戲《幻鄉‧滄溪風華錄》,通過3條主線和160多個支線,創造一個武俠江湖的故事。透過沉浸式真人體驗,振興鄉村傳統文化,為文旅產業的推廣發展出更多可能性。
遊戲將成為具有價值衍生意義的產業平臺
通過調研,有83%的消費者願意通過玩遊戲的方式來獲得實物獎勵或店鋪優惠券,遊戲化的行銷方式逐漸成為吸引消費者的新商業模式。
此類遊戲化的互動行銷已經成為現代主流的行銷方式,這也說明用戶階層的心理發生了相對應的改變。
另外像是虛擬演唱會、虛擬畢業典禮、虛擬學術會議等,都是元宇宙在虛實融合上非常有趣的應用。
(二)基於新生態意義上的文化產業新模式
VR/AR等智能硬體做為文化產業生態新入口
手機是現在移動式互聯網主要的硬體設備,到了元宇宙”下一代互聯網”的時代,VR和AR作為顯示硬體將可能成為新的入口,但也限於各種原因,如算力、相關的生態內容等,都還沒有發展到一定程度。且目前的硬體設備售價還是相當昂貴,無法真正普及。目前的發展還處於較前期的階段。
NFT創作者經濟開創新的產業生態模式
談到創意經濟時,創作內容的生產者通常處於弱勢。而在元宇宙生態內的NFT創作者,則相對擁有較高主控權,可以去創造元宇宙事件裏經濟生態的多樣性可能。著名的《無聊猿》,因著創作者們對幣圈的瞭解,找到痛點和自己的差異化,最終創作出了無聊猿的社區,並且以一種類似於共創的方式讓品牌價值得到很大的提升。
Matthew Ball發表在《Time》上面的名言:「隨著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和最雄心勃勃的初創公司對元宇宙的追求,我們──用戶、開發者、消費者和選民──必須明白,我們仍然有能力控制我們的未來,並有能力重塑現狀,但前提是我們現在就採取行動。是的,元宇宙似乎令人望而生畏,甚至是徹頭徹尾的恐懼,但這一變革時刻是我們的機會,讓人們團結起來,改變那些抵制顛覆的行業,並建立一個更加平等的全球經濟體系。」
這段話也點出了元宇宙背後潛藏的偉大願景。
元宇宙與文化的未來:新的文化症候與社會5.0展望
(一)作為文化現象/文化症候群的”元宇宙”
「元宇宙」一詞起源於小說,後擴散於遊戲,在資本的推波助瀾下被大眾和媒體普及。
它的出現引發當今社會重新思考:文化與現實、社會、經濟,文化中的主體以及文化/文明與遊戲的關係的深度思考。
(二)正在探索的一種可能:社會0
人類需要經過技術的迭代升級為新的模式,從以物為中心變成以人為中心的社會,我們在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還有一些社會問題需要解決,這些都是我們面臨的挑戰。
怎樣去思考技術和社會的關係,以及怎麼去思考以技術為媒介就個人和社會的關係。
人們通過各種線上媒介聯繫彼此已成為常態,這樣的方式與實體見面互動的方式有甚麼差異,或者更深一層的去探討倫理關係。
我們在新自由主義的敘事下,怎麼去自我實現,自我強化、進化等。現代社會需要的已不再是依靠個人的力量,而是需要從Human Becoming進化成Human Co-becoming,與其他人共同形塑、分享和創造。
從人類社會和文明的角度來看,元宇宙才剛開始。初期強大的動能來自於人類對於BEYOND(超越現狀)永恆的衝動,來自於不滿足於現狀,想追尋更美好未來的想望。
目前我們能看到的僅是技術面的驅動,如OpenAI、NVIDIA,在協商、治理方式與治理智慧以及群體重新協作的能力都還未跟上,這都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元宇宙的發展不只取決於技術,還取決於每個人對未來美好社會的想像、願景以及行動。這一切又基於我們對已有的現實狀況以及未來輪廓清晰的認知。
希望我們在這樣的一個小社群裏能首先去嘗試共人,嘗試Human Co-becoming新的協商方式。